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阜阳三中教学教研 / 历史组 / 历史组

也谈岳飞是否为民族英雄 叶德季

发布时间:2015-02-01 02:48 浏览:8669
【字体大小:

也谈岳飞是否为民族英雄

——由一道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引发的思考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    叶德季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

邮编:236000

邮箱:fyjyydj@163.com

电话:13955899654

 

 

  2013年一道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的选择题将岳飞排除在民族英雄之外引发我对民族英雄思考。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这在学术界争论已久,反对者的依据主要是认为古代没有民族何来民族英雄或岳飞只是汉族英雄而非中华民族英雄。但我们对民族概念的理解不应该如此狭隘,南宋政权下不仅有汉族,还有各少数民族,另外从抽象出来的民族精神看,岳飞的事迹足以证明其为民族英雄,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岳飞作为民族英雄更是毋庸置疑的。

 

关键词  岳飞  民族英雄    思考

 

一、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第一大题第3小题

原题:“小芳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民族英雄”主题的是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郑成功          ④林则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所给的正确答案为B

本题在命题思路和技巧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民族英雄”的概念在学术界争论由来已久,并不适合命制选择题,而本题却以此为立意;本题的图片在题目中不起任何作用,是可以删除的;所列历史人物前三位是古代的,林则徐则为近代的,如果所列历史人物能为同一历史时期或前两位为古代的,后两位为近现代的则更科学等,这些都体现了本题命制的粗糙性;且题干的设问也缺乏科学性,这四个历史人物的“静物画像”怎么看也不符合“民族英雄”这一主题,如要符合“民族英雄”这一主题就必须要有英雄的场面,所以题干应改为“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民族英雄’的是”等等。

然而本题命制的最大问题是在其所给的答案中将岳飞排除在民族英雄之外,认为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这引起了很多学生误选。至于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在学术界有争论,但本人一直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岳飞肯定是民族英雄,在此作一管见之分析,以求证于方家。

 

二、“反对岳飞是民族英雄”者的依据

历来学术界主张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的依据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为岳飞是汉族人,只是汉族的民族英雄而非其他少数民族的英雄,如果承认岳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不仅不利于民族团结,还会有大汉族主义之嫌。持这种观点的人相当普遍。

第二、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是近代以来逐渐形成的,古代时期民族国家都还没有形成,哪来民族英雄?如金观涛和刘青峰先生认为“正是1900年以后华夏中心主义解体、民族主义在去中心化的万国观中迅速凸显的过程中,‘世界’和‘世纪’这两个代表着变动的秩序和时间观念的新词,开始在中文中逐渐常用了” ①。也正如韦伯所说“如果我们强不能以为能,试图‘发明’一种巍峨壮美的艺术感,那么就像过去20年的许多图画那样,只会产生一些不堪入目的怪物” ②。其意在提醒:不同文明的传统精神力量不可能成为现代社会的组织力量。

第三、认为古代中国只有文明认同,而无民族认同,如有学者认为“包括岳飞在内的南宋人所谓的‘中国’、‘中华’、‘华夏’,乃是一种文明共同体,而非‘民族(种族)共同体’;既无‘民族认同’,岳飞自然也不可能是什么‘民族英雄’”。据此观点,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甚至林则徐都不是民族英雄,因为那时中国还没有融入世界,他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认同。

第四、认为当今世界再谈“民族英雄”已毫无意义,只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因为今天的 “民族主义”已越来越多地被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证实为只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譬如,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历史学教授施罗默·桑德在其著作《虚构的犹太民族》一书中揭示:“但时至今日,当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已被科学证明其基因与血缘并无多少区别,而彼此却仍在为‘民族的生存’而你死我活地流血冲突时,这种‘想象的共同体’的负面作用,已越来越凸显。”

以上“反对岳飞为民族英雄”的四种观点,表面上看有些合理的部分,但仔细分析都有很多漏洞,主要是缺乏对“民族英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三、什么是民族英雄

要弄清“民族英雄”的概念,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民族,什么叫英雄。

关于“民族”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民族的第一层意思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第二层意思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性、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从这一概念解释看,“民族”首先是“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说明“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内涵,因此古代中国就存在着民族,中华民族从秦汉开始,到隋唐已完全形成,这是史学界所公认的,那些认为古代中国不存在“民族”的观点是民族虚无主义。其次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的具体形态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性、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决定的。由于世界各地历史发展阶段性的差异,所以,以民族为中心的国家形成的历史时期也不相同,欧洲的民族国家是在近代以后反罗马天主教会神权统治中逐渐形成的;而中国历史与欧洲历史不同,中国的民族国家应该在唐朝以后的民族大融合中逐渐形成的。

什么是“英雄”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首先是“勇武过人的人”;其次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这样的人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有很多。

所谓“民族英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如我国历史上的岳飞、戚继光、郑成功等”。民族英雄分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类型,狭义民族英雄是指一个民族在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压迫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其中包括在反抗斗争中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人。 广义民族英雄的定义是:在和平、变革时期,为本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狭义的民族英雄概念。

由“民族”、“英雄”和“民族英雄”的概念看,古代中国存在民族英雄已是铁的史实,无须赘述。那么《现代汉语词典》为什么认定“岳飞是民族英雄”呢?

 

四、为岳飞民族英雄正名

首先,从岳飞的具体抗金行为看。岳飞抗金,在当时的时代虽然是在为朝廷效力,但当时的南宋朝廷,基本上被认定为是中原及其以南地区的合法政府,承续着中国正统,从今天的法理上看,在当时它是代表着中原及其以南各族人民利益的。因此“抗金”不仅是保卫南宋政权,也是在为了当时中原及其以南的各族人民少受金人南下侵扰之苦,更是为了保护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金人为游牧生活,南下时烧杀抢掠破坏农耕文明),且在抗金斗争中有勇、有谋,为中原及其以南的各族人民着想,也深受他们(不仅是汉族)的爱戴,并用生命演奏了一曲正义的、悲壮的、为民请命的、千古传唱的民族凯歌。

此外,岳飞与成吉思汗、完颜阿骨打、努尔哈赤等历史人物不可同日而语,后者只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和为单一的本民族的少数权贵利益服务。这些史实足以说明岳飞是当时的民族英雄。虽然各族人民中是以汉族为主体,但不能据此认为岳飞只代表汉族利益,否则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

其次,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岳飞作为民族英雄是具有抽象出来的民族的文化精神的价值的。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在岳飞以后的中华民族历次危机中不断被引用、引申、抽象和扩大,作为爱国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战的民族精神支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价值和导向。比如在近代历次抗击外国侵略中,岳飞的“还我河山”、“直捣黄龙与诸君共饮尔”等的名言和“十二金牌撤战回”等的被害故事不断的被引用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从以上分析可知“岳飞抗金”事件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被物化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为了不断地将这一精神传承下去,后世人们又将这一精神物化为岳飞像、岳王庙和各种关于岳飞的传说事故,让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当然,这一精神不仅鼓舞着今天的汉族人、也鼓舞着今天的其他各族人民。因此,古代的岳飞已经不仅是今天汉族人的英雄,也是其他各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那些反对岳飞为民族英雄的专家、学者们不应该罔顾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史实,用泛化的、普世性的民族概念和所谓的世界历史标准来东施效颦地衡量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因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其特殊性。所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只要是为大多数人利益着想,为民请命,不顾个人安危与生死,且被当时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的人都应该是民族英雄。

第三,从基础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看,岳飞应该属于民族英雄,这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基础教育的宗旨就是“育人”,培养出对父母、家庭、集体、国家、民族有责任感的积极向上的合格的社会公民,以岳飞为代表的古代民族英雄就是最好育人素材。古代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民族和国家发展之“根”,历史就是要告诉孩子“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又要到哪里去,我们应该怎样去”,如果我们今天告诉孩子:岳飞也不是民族英雄,古代中国的国家和民族都还没有形成,根本就没有民族英雄,那么请问未来的一代中国人还有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吗?!

越是在价值观多元化、学术观点多样化、信息传播快捷化的当下,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越要弘扬正义和正气,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历史学科与历史学术研究应有着功能上的本质区别。“岳飞是民族英雄”应该成为历史学术界的共识,当然,在学术界有少数专家、学者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也是可以的,但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育教学中,岳飞肯定是民族英雄,这不应该再有争议。2013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的第3题却在基础教育阶段否定了这一结论,这是命题老师的重大失误,希望安徽中学历史老师能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匡正之。

鲁迅说过“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有英雄而不知道崇拜的民族更是一群无望之邦”!此话对我们民族的警醒意义不言而喻。那些倡导在整个民族历史当中“以文明认同”来代替“民族认同”的观点,实在是超越了人类现阶段发展的水平,怎么看都有点像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所倡导的“民主的、公开的社会主义”那样,虽然其在学术上有指向人类未来的意图,但在现实中是不利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的,因为我们现阶段需要弘扬民族精神、需要歌颂民族英雄!

 

注释:

①摘自金观涛、刘青峰著《观念史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12月第一版

②韦伯的《以学术为业》(WissenschaftalsBeruf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91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91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138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