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安徽高考生物试题评析
阜阳三中生物组 张志君
该次考试体现了学科素养,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一、试卷结构:
1.与去年相比,分值及比例大体保持稳定。试卷满分为90分,其中:必修一21分;必修二28分;必修三26分,三本必修分值分布合理
2.生物试卷分为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为必考题,考生必须全部作答,共6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必考题设4道题,共39分;选考题提供2道题,考生只需选择其中1题作答,满分为15分。
3.内容分布上,试题重点考查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遗传定律、种群数量变化、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基因工程等主干知识,对考生来说,没有任何违和感。
二、试题特点:
1、突显能力立意,重点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理性思维,尤其是实验探究能力。
2、知识考查注重学科内综合,兼顾模块之间均衡,试题在突出对生物学主干知识的考查的同时,注重学科内综合考查。比如:第3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了植物激素调节,有兼顾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又如第38题,以基因工程为背景,考查了原核细胞的结构功能、遗传物质的发现历程。
3、重视课本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整个试题始终体现了对课本主干知识要点之间联系的考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储备与思维容量,真正体现了对考生学科素养的考查。像第29题,就要求学生对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设计原理有很好的理解;38题的第5小题,就要求学生对历史上“转化因子”的探索历程有较深刻清晰的认知。
4、题目注重结合学科背景材料,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比如:第4题的C选项,在实验的背景下来诠释过敏反应的特点;第5题其实是一个坐标转置,捕获后停在K/2附近是解题的关键。5、实验考查形式多样,既有第2题的课本实验,又有第29题的实验设计,同时又有第3、4、30题的在实验背景下的题干设置。总的来说全卷试题的材料简练、要素清晰,问题与选项(或答案)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度较高,既对中学的学科有了一个客观全面的考查作用,有兼顾高校选拔的要求,指向性明显。
三、对平常教学的启示
1、加强学科知识的串通融合,注重生物发展史上重大学术事件的诞生背景,适当拓展相关内容。像本试卷中的双缩脲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斐林试剂检测还原性糖的原理、NADPH与NADH、补偿点与饱和点、性染色体的、真原核基因的结构等等都需要中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清晰、合理、巧妙的拓展。
2、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