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阜阳三中教学教研 / 历史组 / 历史组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五模考试历史答案

发布时间:2018-03-19 22:12 浏览:2871
【字体大小: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五模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10:BCBAA   CCADC    11-20:ABACA  DDACB   21-30:CBDBD CDCAB 

31-40:BAAAB  CAABD    41-48:CDBBA  DDB
二、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49题25分,第50题12分,第51题15分,共52分。

49.1)特征: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等级差序;注重家庭本位(将家庭视为核心,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础,家国的利益根本一致,不可分割)。(6分)成因: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宗法观念与传统儒学的影响。(6分)

2)变化:婚姻自由,妇女解放;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男女具有平等的财产

继承权。(5分)

评析:西方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果;有助于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和社会近代化;家庭伦理的变化是曲折和复杂的,要想破除旧的家庭伦理观念,需要社会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全面配合;正确看待传统的家庭伦理,全盘否定无助于现代家庭伦理的构建。(8分)

50.示例1观点:家庭政治地位与家庭经济实力影响教育的发展。(3分)

1905年之前,封建经济在各种经济成分中占据优势,官员和地方士绅掌握财富的同时,有条件对子弟进行系统的教育。1905年后,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商品经济和民族工业取得快速发展,对科学技术、管理经营等专业知识的需求增强,专业人士和商业精英更加重视子弟的教育问题。1949年后,我国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人民当家作主,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确立,工农和工农子女受到了比较正规的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政治地位与家庭经济实力影响教育的发展。(9分,解读合理,符合史实,一点3分)

示例2观点:政治变革影响教育的发展。(3分)

1905年之前,由于科举制的存在,使读书、考试与做官密切相连,教育精英大多

出自官宦和士绅家庭。1905年后科举制度废除,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教育更加多样,教育精英多出在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1949年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广大工农群众,教育精英多出在工人子弟。由此可见,政治变革影响教育的发展。(9分,解读合理,符合史实,一点3分)

51.1改革前:政治运动(农业合作化)和最高领导人的推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村集体经济(人民公社化)的发展。(任答2点,共4分)

改革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集体经济的衰落);人民公社旧体制的取消;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大幅度降低;国家实行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有农村医保制度盛行平均主义,存在许多弊端。(任答3点,共5分)

(2)意义: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健康保障、保险的需求;有力地缓解了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每点2分,共6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