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化学之父了解一下?
1. 化学之父——波义耳
罗伯特·波义耳(1627—1691),英国化学家,近代化学史上第一位伟大人物。他的名字是与近代化学的诞生相联系的。他以科学家的勇气,冲破了传统观念的禁锢,将化学从医药和冶金工艺的实用研究中转到研究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的轨道上,首次明确阐述了化学元素的定义,发明了酸碱指示剂,系统提出了化学研究的方法论,他的一系列成就奠定了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波义耳是十七世纪最有成就的化学家和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2. 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国化学家。他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提出“元素”定义,发表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 ,提出了规范的化学命名法,撰写了第一部真正现代化学教科书《化学基本论述》,创立氧化说 ,是近代化学奠基人,被广泛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化学之父"、"现代化学之父"。
3. 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
约翰·道尔顿(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最先从事测定原子量工作,提出用相对比较的办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并发表第一张原子量表,为后来测定元素原子量工作开辟了光辉前景;提出气体分压定律,发现色盲症。
4. 有机化学之父——贝采里乌斯
琼斯·雅可比·贝采里乌斯(1779年8月20日—1848年8月7日),瑞典化学家、伯爵。现代化学命名体系的建立者,第一次采用现代元素符号并公布了当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表,硅、硒、钍和铈等元素的发现者,发现了“同分异构”现象并提出了催化等概念,提出了“电化二元论”,他首先使用“有机化学”概念,也因此被称为“有机化学之父”。
5. 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
尤斯图斯·冯· 李比希 ,男爵(1803年5月12日—1873年4月18日),德国化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农业和生物化学,他创立了有机化学,因此被称为“有机化学之父”。作为大学教授,他发明了现代面向实验室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一创新,他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教育家之一。他发现了氮对于植物营养的重要性,因此也被称为“肥料工业之父”。
6. 无机化学之父——戴维
汉弗莱·戴维(1778年12月17日——1829年5月29日),英国化学家、发明家,电化学的开拓者之一。在化学上他的最大的贡献是开辟了用电解法制取金属元素的新途径:即用伏打电池来研究电的化学效应。电解了之前不能分解的苛性碱,从而发现了钾和钠,后来又制得了钡、镁、钙、锶等碱土金属。如果你打开化学课本的第一页,在原子周期表上,钙、镁、钠、钾、氟、氯、碘、汞、硼、矽、 铝、锗、铅、锶、钡,这些元素都是他发现的,他被认为是发现元素最多的科学家,也因此被称为“无机化学之父”。此外,他还发现笑气的麻醉作用。
7. 物理化学之父——奥斯特瓦尔德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1853年9月2日-1932年4月4日),出生于拉脱维亚的德国籍物理化学家。是物理化学的创始人之一。1909年因其在催化剂的作用、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方面的研究的突出贡献,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奥斯特瓦尔德与范霍夫共同创办了《物理化学杂志》,从此以后,物理化学这一分支学科开始形成和发展,因此后人常称奥斯特瓦尔德是“物理化学之父”。
8. 高分子化学之父——施陶丁格
赫尔曼·施陶丁格(1881年3月23日-1965年9月8日),德国化学家。施陶丁格一生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给出了高分子的明确定义。1932年,施陶丁格总结了自己的大分子理论,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高分子有机化台物》,成为高分子科学诞生的标志,也因此被称为“高分子化学之父”。为了表彰施陶丁格在建立高分子科学上的伟大贡献,195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9. 胶体化学之父——格雷哈姆
托马斯?格雷哈姆(1805年12月21日出生),英国化学家。格雷哈姆在化学上的最大成就,是他建立了一门完整而系统的新学科——胶体化学,他也因此被称为“胶体化学之父”。格雷哈姆还是英国皇家化学会的前身化学学会(The Chemical Society)的创始人及第一任会长,RSC总部 剑桥办公室称之为Thomas Graham House(通常缩写为TGH),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0. 现代有机合成之父——伍德沃德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1917年4月10日–1979年7月8日 ) ,美国有机化学家,“现代有机合成之父”,对现代有机合成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合成和具有复杂结构的天然有机分子结构阐明方面,获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与其同事罗尔德·霍夫曼共同研究了化学反应的理论问题。后者也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1. 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
范旭东(1883年10月24日-1945年10月4日),湖南湘阴县人,出生时取名源让,字明俊;后改名为范锐,字旭东。他是中国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先后创办和筹建久大精盐公司、久大精盐厂、永利碱厂、永裕盐业公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等企业,1937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铵产品,1943年研究开发成功了联合制碱新工艺,被称作“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12. 中国量子化学之父—— 唐敖庆
唐敖庆(1915.11.18—2008.07.15),江苏宜兴人,物理化学家, 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专长物理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化学,特别是量子化学。有关分子内旋转、高分子化学反应统计理论、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图形理论及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等研究成果,均受到国家奖励。其中,与其研究集体关于“配位场理论”的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与其研究集体合作出版《配位场理论(方法、英文版)》等8部学术专著。
13. 中国高分子化学之父——徐僖
徐僖(1921.1.16-2013.2.16),江苏南京人,高分子材料学家、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徐僖长期从事高分子力化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基础理论、油田化学以及辐射化学等领域的研究。采用超声波等力化学方法合成了一系列难以用一般化学方法合成的具有特殊结构性能的有应用前景的嵌段 和接枝共聚物。
14. 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
闵恩泽(1924.2.8-2016.3.7),四川成都人,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之一,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20世纪60年代主持开发了制造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的混捏—浸渍新流程通过中型试验,提出了铂重整催化剂的设计基础,研制成功航空汽油生产急需的小球硅铝催化剂,主持开发成功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非晶态合金等新催化材料和磁稳定床等新反应工程的导向性基础研究。1995年,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策划指导开发成功化纤单体己内酰胺生产的成套绿色技术和生物柴油制造新技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