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侯伟
曾几何时,课标卷的高考题对人教教材是没有明显倾向的,也因此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不会特别关注课本。但慢慢的我们发现,高考题居然开始直接考察课本原文填空了(例如2014年课标II卷的“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于是下一年备考时候,我们开始重视教材,把教材的黑体字和正文挖空让学生填。
岂料,我们一次次的严重低估了命题者的底线,2015年一道端粒酶的选择题让多少考生饮恨。于是我们惊叹,不光正文要重视,小字部分也不能放过啊。再后来,“课后习题”成为了高考题的出处,“相关信息”栏目成为了高考题得出处;“旁栏思考”栏目成为了高考题的出处……
似乎,教材肉眼可见的地方都可以成为高考命题的出处。
“高考题过分重视课本原文的考察”这一命题趋向,一度引起很多生物老师的不满,其理由是,这样会把高中生物教学引向“死记硬背”。当然也有的老师认为,高考题引导师生重视课本,总比没有方向的、无底线的扩充课本之外的大学知识要好得多。再者,纸笔测试有其局限性,命题者考察学生对一个重要概念的理解情况,可以有多种命题形式。比如设置较为复杂的情景来考察,当然也可以用“XXX是指”这种形式来考察。很显然前者的能力要求高,但这种试题的命制本身难度就很高。换句话说,高考题中的好题有些也是“偶得之”的,因此“XXX是指”这种考察概念的命题形式才是比较常见的。而且“XXX是指”这种考察形式,对考生“表达”能力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可能有老师认为学生理解了就能写出来,事实上,理解和“写出来”还差了整整一个“表达能力”呢。
无论如何,近几年课标卷高考命题重视人教课本,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有些素养是无法通过纸笔测试测量的,全凭教师的素养和良心),又要带领学生应对高考的纸笔测试。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花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理解”,但也需要分配一些时间来让学生“记忆”(挖空、默写)。有时候,“理解”但写不出来等于零,但死记硬背下来却是可以得分的,就算是为了预防高考考察”课本原文“,一些工作也是必须要做的,尤其是层次较好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会因为难题而丢分,但他们可能会死在“课本原文”上。
虽然,有时候高考题考察原文让人防不胜防,但人为刀俎,我们能怎么样?不可能放弃,总是要挣扎一下的。怎么挣扎呢?带过高三的生物老师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也都有自己的应对措施。比如,上课的时候我们给出时间让学生来读课本,但是我们会沮丧的发现,学生实在读的太慢,甚至有的学生第一节课读的课本第一页,第二节课还是在读课本第一页。另外,课本上有那么多思考题,学生没有答案,也没法细致的读。
也有的老师会上课带着学生精读课本,但这也是很耗费时间的,高三备考的后期,这个时间成本不是谁都耗得起。再者,老师读一遍,不如学生读一遍;学生读一遍不如学生写一遍,这应该是大家的共识。
经过一定的摸索和实践,我们会发现,把教材内容挖空让学生填,是一种回归教材的可行的方式。也许很多学校的生物教研组都系统的、悄悄的做了这样的工作。但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句课本原文,不同的老师挖的空可能是不同的。
怎么挖?挖哪?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老师对教材和课标卷命题风格的理解。挖空是最基础的命题技术,挖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挖的是新颖的设问角度,挖的是重要概念和术语的规范表达。。。。。。
下面就交流一下汉水丑生版的“课本挖空”在哪些地方挖了空,为什么在这些地方挖空。
1、特别重要的主干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例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是重点的挖空对象,是必须要求学生要掌握的,这一类“挖空”占80%左右。这些“挖空”的地方就好比一个一个的单词,只有记住了单词,才有可能“表达”出具有生物学味道的句子。
2、适合以“XXX是指”这种形式考察的重要概念。例如,国家考试中心已经考察过的“单倍体是指、年龄结构是指、丰富度是指、内环境是指、反馈调节是指、环境容纳量是指”等。再如,目前还没有考察过的“酶活性是指、反射是指、体液调节是指、抗原是指、植物激素是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等。
3、教材中的旁栏思考题目、部分课后题,参照教师用书所给的答案,考虑语境,适当挖空。例如:
“技能训练: 设计实验,证明某一种或某几种无机盐是这种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提示:选取发育状况相同的某植物的幼苗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置于完全营养液(含植物需要的各种无机盐,浓度小于植物根细胞的细胞液)中,实验组置于缺某种无机盐的完全营养液培养中,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若实验组植株出现某种症状,且加入该种无机盐后,植株的症状会消失,则可确定该无机盐是这种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
类似这样的,有很多处。与其说是挖空,其实基本等同于命题了。
4、没有任何语境,纯粹是挖个空想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的一些细节部分。例如:
“中心体见于动物和______低等植物的细胞(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中心体吗?);
染色质_______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只有DNA和蛋白质吗?);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______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脂的元素组成为什么含有N?);
肌细胞内的_______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你听说过肌质体吗?);
龙胆紫溶液是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数为2%的______溶液中配制而成(龙胆紫和醋酸洋红的配制,都要使用醋酸,为什么是碱性染料?)。”
5、理解知识之后,通过句子前后语境可以填出来的。例如:
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______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用于基因治疗的基因有三类。第一类是从健康人体上分离得到的功能正常的基因,用以取代病变基因,或依靠其______,来弥补病变基因带来的生理缺陷。
上面这两个空的答案都是“表达产物”,在该语境下,这是最合理的答案。有的学生可能会填“蛋白质”,但“基因的蛋白质”这个表述是不符合逻辑的,“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才说的过去。
研究表明,在大约70%的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
研究表明,在大约70%的患者囊性纤维病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19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
同样的“挖空”,但前一个是无情景的,属于“死记硬背”,后一个则是有语境的,属于“理解后的记忆”。
6、有些“挖空”的答案并不唯一,但和课本原文一对照,仔细一琢磨,确实还是课文中的用词更概括、或者更准确、或者更圆滑、或者更符合逻辑、或者更符合前后文的语境。在这种对照和思考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
Na+、K+和Ca2+等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教材为啥不说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
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这段话新授课的时候,学生可能没什么感觉,但一轮复习的时候再看,总结的多好啊,真如东家之子。)
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产生的B淋巴细胞融合,再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______细胞和的________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答案:请翻书。教材这两空的高度准确性和概括性,值得玩味。)
7、教材中以“例如”形式出现的,用来支撑某个重要概念的事实。例如:
“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
2015课标I卷2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2014海南卷8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2017海南卷26题(3)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生长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够抑制植物的生长。
我们知道,一个概念包含很多事实,考生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实,但必须知道课本上的举例的事实。因为高考题考察课本上的实例,就算是位于课本的边边角角,也不能说超纲。例如:
2015课标II 5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病毒致癌因子有很多,那么高考题为什么要让学生判断Rous肉瘤病毒呢?因为这个例子正是课本上举的例子。
8、有些“挖空“跟高考没有关系,纯粹是我个人很喜欢。例如:
“科学的基本特点是以怀疑作审视的出发点,以实证为判别尺度,以逻辑作论辩的武器。科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断地怀疑和求证、争论和修正中向前发展。”
真的是很喜欢这段话啊,莫名的喜欢!
喜欢一句话需要理由吗?要理由吗?理由吗?由吗?吗?
9、正能量的,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科学史实。例如:
“2001年,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宣告成立。之后,该组织正式提出启动了两项重大国际合作行动:一项是由中国科学家牵头执行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另一项是以美国科学家牵头执行的“人类血浆蛋白质组计划”,由此拉开了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帷幕。”
篇幅所限,希望有限的几个例子能让我们重新审视教材。
正所谓,学好生物千万条,抓住课本第一条,刷题不读书,高考两行泪!
本来这本回归教材的小册子是给高三学生二模之后用的,但仔细一想,新授课同步使用会更妙啊。新授课的时候,由于要考虑课堂的连贯性,很多课本的细节可能课堂上照顾不到。现在有这么一本资料,有填空有答案,基础而全面,不需要批改,只需要落实。心情高兴时,可以齐读,心情不高兴时,课前可以抽背,……算了,不能再泄露天机了!
教好生物千万条,抓好课本第一条,只讲不落实,月考两行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