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训练案
一、选择题
1.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 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2.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
A.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殖民掠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的前提条件
D.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3.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C.岸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伦敦正在举办“世界博览会”,向世界炫耀其财富和技术
4.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下列与材料中的“它”最相关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的殖民扩张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按此理解,下列发明或创新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史蒂芬孙研制出“旅行”号机车 ③迪塞尔发明柴油机 ④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此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7.17世纪初,拥有众多商船,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国家是( )
A.荷兰 B.西班牙 C.法国 D.葡萄牙
8.“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交流共荣之路。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自西向东的新航路 ( )
A.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B.使欧洲的农民深受其利
C.推动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D.很快就使中国融入欧洲市场
9.《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 )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10.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抢掠了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
C.“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12.“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 )
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
C.对外倾销商品 D.追逐商业利益
13.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 )
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世界各民族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欧洲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历史的中心
14.“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共同扩张的结果,是双重扩张。换言之,没有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要求,就没有地理大发现;但若没有国王和政府的领导、支持及贵族的参与,同样也不会有地理大发现。”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说法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是 ( )
A.新航路开辟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结果
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欧洲封建统治的巩固
C.新航路开辟促成欧洲反天主教会力量联合
D.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支持探险
15.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中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 (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6.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区别在于( )
A.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 B.各种新发明层出不穷
C.带来社会生产力巨大飞跃 D.社会生产关系随之发生变化
17.一些历史学家认为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出现商业爆炸的最主要因素是:
A.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B.位于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优越
C.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8.《全球通史》说:“(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B.电力的广泛使用
C.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D.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19.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 )
A.垄断组织出现 B.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C.化学工业建立 D.汽车制造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
20.马克思曾说:“垄断是一个好东西。”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出现的社会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B.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 主观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伦敦,1600年人口20万,1750年,人口67.5万(占全国人口的11%)。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得到发展,伦敦定期货运服务在16世纪2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伦敦还是全国的水陆交通枢纽,伦敦全国干线公路枢纽地位形成于1730~1750年间,伦敦还是全国的信贷网中心。当18世纪90年代拿破仑侵占阿姆斯特丹后(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了欧洲航运和世界融资的中心,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打击了处于巅峰的阿姆斯特丹),伦敦开始取代它的位置,发展为世界货币市场中心。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指出伦敦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因素。
22.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促风暴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有效率的运行轨道。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
——据《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生产领域?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有哪些?
(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当今发展中国家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中能得出哪些启示?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的资本主义部门和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和能够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的挑战。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著名科学家牛顿与戴维曾先后任该会会长。这时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的创造发明,在17世纪90年代已蓬勃开展,不久就出现第一批成果,如纽可门蒸汽机、达比焦炼熔炉。
——徐吉贵《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三:工厂让大批工人集中在一个屋檐下操作复杂的机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人负责单一工序,到19世纪中期,标准化批量生产成为工业社会的特征。
工业化的机器和厂房是非常昂贵的投资,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同时,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为了适应股份公司的需要也纷纷兴起。
博尔顿在索霍工厂设立了害病工人救助基金,开设一个图书馆,并且慷慨地资助该地区公共学校的创办——他并未忘记自己也曾亲手劳动过。
1782年,英国政府制订了“吉尔伯特法”,要求济贫税管理人员为贫民在农场里找工作,如工资不够维持生计,就应该从济贫税里抽取补贴。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进行技术革新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工业革命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创新之处。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训练案答案
1——10: ABBDA AACBA 11——20:ADBDC ACDBD
21.【答案】
变化: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货币市场的中心。
因素:交通发达,以伦敦为中心的国内市场发展,信贷业发达;英国对外殖民扩张,拓展了海外市场,英、法、荷相互争夺,荷兰败北,使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地位下降。
22.【答案】
(1)领域:棉纺织业。
发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或万能蒸汽机)等。
(2)影响:经济方面: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蒸汽机动力普遍应用于工业领域;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方面: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政治方面: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代议制度进一步发展。
国际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步确立。
(3)启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强劲有力的发动机;重视生产技术的创新或他国优秀技术成果的引进与运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适时协调工业化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23.【答案】(1)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不断扩大的市场的推动;英国科技研究世界领先。
(2) 创新之处:
①生产模式:工厂制大机器生产,标准化批量生产。
②企业形式:股份制公司大量出现。
③投资金融:风险投资行为、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兴起。
④社会救助保障机制:既有个人慈善,也有政府立法对贫困人群的资助。
⑤社会发展程度: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