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预习案
(两课时)
【学习培训】
1.10分钟根据【基础导学】勾划教材,标注序号或提示语,并尽力记忆,
2.将产生的疑难问题写在“我的疑问”中, 以备课上解决。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扎实把握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影响。
2.归纳教材相关叙述,分析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影响。
3.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
【基础导学】(少数不会的问题先在组内咨询,组内解决不了的,由组长在课前反馈给老师)
1.找出夏商周建立的时间、都城、疆域。
2. 夏、商、西周有哪几大政治制度?
3.王位世袭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3.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 说出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5.说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二者瓦解的时间及其原因有哪些?
6.什么是礼乐制度?其实质是什么?
【我的疑问】
|
【重难点解疑】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3、政权和族权相结合 4、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训练案
一、选择题
1.古代有一种说法:“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禅让制 B、 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 诸侯争权夺利 D、 井田制的破坏
3.“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4.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5.《红楼梦》中冷子兴对贾府情况介绍的片段“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宗法制,这一制度最大的特点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和小宗
C、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 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
6.在《红楼梦》第90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7.家(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家(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家(族)谱的产生可能与下列哪一制度关系密切( )
A、 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 礼乐制
8. 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9.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
二、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礼记.王制篇》:“王者这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材料二 《孟子.告子》:“天子适诸侯,曰巡狞,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几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评价。(15分)
(2)当今不断兴起祭祖热、家谱热,每逢清明节,海外华人回乡祭奠轩辕皇帝……每年春节,不管天气多么恶劣,都回家和家人团聚,这说明了宗法制影响深远。请问宗法制对今天我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哪些?(8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