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一轮复习导学案
【每日积累】
一、成语
特立独行: 不同流俗志高洁
提要钩玄: 既简明又扼要
醍醐灌顶: 听意见,受启发;灌输智慧,使人觉悟;清凉舒适
天马行空: 诗文书法气豪放
忝列门墙: 做弟子,不够格,是谦辞
通共有无: 通有无,共有无;互相接济
【学习目标】
1.主动学习,掌握“夺”“区区”“除”三个实词的用法。
2.掌握常见固定句式。
3.熟记课文涉及到的文化常识,翻译好课文中较为难翻译的句子。
【学法指导】
1.用心默记【知识链接】中三个实词的每一个义项。
知识链接·基础积累
一、默记下面三个实词的义项
1.夺
①强取: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②使之改变: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③耽误: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④用力冲出:夺门而出
2.区区
①小,少。形容微不足道: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②诚挚的样子: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感君区区怀。
③愚拙: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④形容拘泥,局限:是亦圣人之遗志,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汉书 杨王孙传》
⑤形容奔走辛劳:区区甘累趼,稍稍息劳筋。 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3.除
①台阶:凝霜依玉除,清风漂飞阁。 曹植《赠丁仪》
②去掉,清除:斩草除根
③流逝,过去:爆竹声中一岁除
④修治,休整: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战国策》
⑤任命,受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二、明确下列固定句式。
1.无以……;无从…… 例句:家贫,无从致数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2.有以…… 例句: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
译为:有用来……的办法
3.有所…… 例句: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译为:有……的(人、物、事)
4.无所…… 例句: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5.如何;奈何;若何
例句:取吾城,不予吾壁,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孔明用如此之人,如何不误事?(《失街亭》)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旁宫赋》)
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6.如……何 例句: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为:对……怎么办
7.奈……何 例句: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译为:把……怎么办?
三、熟记课文涉及到的文化常识
①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荐孝廉各一名。
②期功: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戚。
③东宫: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可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也代指太子。
④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
⑤衔环结草: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⑥乌鸟私情: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⑦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⑧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 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⑨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10)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自主复习·基础积累
【自主复习要求】
不看课本,凭着的记忆,解释下面括号前的字词;看看自己有多少解释不出来或者解释错误的。
臣密言:臣以( )险衅,夙( )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 )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 )兄弟,门衰祚( )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 )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逮( )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 )臣郎中,寻蒙国恩,除( )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 )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 )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 )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 )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 )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 )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一轮复习训练案
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有前往赴命。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4、下面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如同现代史书的大事纪年表,比如《史记》就有“十表”。
B.“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有分条陈述之意
C.“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D.“表”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向敌对一方发的宣战书,称作“战表”。
5、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
A.门衰:家门衰微。祚薄:福薄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人。这些都是同族关系较近的人。
C.茕茕孑立:无依无靠,孤孤单单。茕:孤单无援的样子。孑立:孤立无依。
D.形影相吊:吊:悼念。
6、上述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未曾废离”;“犹蒙矜育”“不矜名节”
A.两个“废”字相同,两个“矜”字不同。 B.两个“废”字相同,两个“矜”字也相
C.两个“废”字不同,两个“矜”字相同 D.两个“废”字不同,两个“矜”字也不同
7、指出各句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 逮:及,至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惜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更加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9、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④相同 ②和③不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10.翻译下面文段中的划线句。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威见宫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劫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六?苏威》)
(1)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
(2)威惶惧,免冠顿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陈情表》一轮复习训练案答案
1、D 2、D 3、C
4、B 5、D 6、A
7、C 8、B 9、A
译文:苏威字无畏,京兆府万年县人。高颍多次称他贤能,高祖也一向重视他的名望,就征召他。到了之后,高祖请他进卧室,跟他交谈,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太子少保,不久又让他兼作纳言、民部尚书。苏威上书陈情辞让,高谊下诏说“大船当负荷重载,骏马当长途奔驰。因为你一人兼有许多人的才华,不要推辞多任事务。”苏威才没有推辞。当初苏威的父亲在西魏任度支尚书,因为国家资财不足,制定了征税的法令,被认为很重。不久苏威的父亲就感叹说:“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不是平常时代的法令制度,后代的君子,谁能够放松它呢?”苏威听到了这些话,常常把这作为自己的责任。到了此时,苏威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致力于采用较轻的制度,皇上全都听从了他。苏威见到皇宫中用白银作帷幔的钩子,就极力陈说节俭的美德来告诫皇上。皇上为此而改变了神色,对于旧有的雕琢文饰的器物,全都命人清除毁坏。不久又兼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任的官职全部依旧。治书侍御史梁毗认为苏威兼任五个职务,贪恋于繁多的权位,没有举荐贤能代替自己的心思,就上表极谏弹劾苏威。皇上说:“苏威早晚勤勉不懈,有远大的志向,在举荐贤能方面有些缺点,为什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于是就对朝中的大臣说:“苏威没有遇到我,就没有办法施行他的见解;我没有得到苏威,又靠谁来实行我的主张?杨素才辩,天下无双,至于说到古今得失,帮助我宣扬教化,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他就是这样被看重。隋朝接续于战争之后,法令规章杂乱混杂,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法令的标准、样式,大多是苏威制定的,世人都认为他有才能。国子博士何妥上奏揭发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相互勾结,成为朋党,皇上就命令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共同处理这个案件,所揭发的事情都得到了验证。皇上拿《宋书?谢晦传》中有关朋党的史事让苏威阅读。苏威害怕,脱下了官帽叩头认错。皇上说:“认错已经晚了。”于是就免除了苏威的官职和爵位。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