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 种群的特征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
2.分析种群特征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学会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3.提高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 【学习难点】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1)概念三要素:一定的_________、_____生物、_____个体。
[举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_______。
(1)池塘中全部鲤鱼。(2)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菌落。(3)被污染培养基上生长的多种细菌菌落。(2)最基本的数量特征:_________。
2.种群密度:
(1)计算方法:种群密度=
(2)调查方法: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使用_________法。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估算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意义:对农业害虫的___________,渔业上_________的确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_______________的比率。
②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的个体数目占________________的比率。
特点:繁殖能力强的种群_______高,种群增长快。
2.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指单位时间内_____或_____的个体,占该_____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_________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3.年龄组成:
类 型 | (在图下方标注类型) | 出生率与死亡率 | 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
增长型 |
| 出生率__死亡率 | _____ |
稳定型 |
| 出生率___死亡率 | _____ |
衰退型 |
| 出生率__死亡率 | _____ |
4.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_____个体数目的比例。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_________→降低害虫_________。
四、种群的空间特征
(1)_____分布(2)_____分布(3)______分布
4.1 种群的特征训练案(AB班专用)
【易错辨析】
1.高二某班教室中全部的学生和老师可看成一个种群。 ( )
2.可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
3.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4.研究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
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 ( )
6.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样方 |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 X8 |
种群密度(株/m2) | 3 | 7 | 15 | 2 | 4 | 9 | 8 | 4 |
A. 此种群密度为6.5株/m2
B. 用此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验密度应完全相同
C. 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7.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8.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8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鼠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
A.46 B.25 C.12 D.100
9.图是某地区某种植物的种群结构调查结果,分析种群发展趋势:
(1)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关于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
A.1代表种群密度
B.迁入率由4或5代表
C.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
D.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11.(2016全国卷Ⅱ)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4.1 种群的特征训练案(C班专用)
【易错辨析】
1.高二某班教室中全部的学生和老师可看成一个种群。 ( )
2.可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
3.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4.研究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
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 ( )
6.用样方法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 ( )
A.样方的大小 B.随机取样 C.五点取样 D.等距取样
7.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样方 |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 X8 |
种群密度(株/m2) | 3 | 7 | 15 | 2 | 4 | 9 | 8 | 4 |
D. 此种群密度为6.5株/m2
E. 用此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验密度应完全相同
F. 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8.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9.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8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鼠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
A.46 B.25 C.12 D.100
10.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哪个特征是错误的( )
A.这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 B.幼年个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
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 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
11.下列关于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
A.1代表种群密度
B.迁入率由4或5代表
C.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
D.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12.(2016全国卷Ⅱ)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