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阜阳三中教学教研 / 生物组 / 备课活动

导学案4.2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17-12-06 17:48 浏览:4362
【字体大小: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

2.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

【学习重点】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

【学习难点】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_____或它的_____的数学形式。

 
 

2.建构方法:

同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表示的模型有什么优点?有什么局限性?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模型假设:

(1)条件:__________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2)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___________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

(1)数学公式: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________。

(2)曲线图: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______型。

3.曲线特点:_____增长。

4.绘制两个曲线图:“J”型曲线和其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标明横纵坐标)

 

 

 

 

5.完成如下表格:

 

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类型

λ>1

_____

_____型

λ<1

_____

_____型

λ=1

_____

_____型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训练案AB班专用

【易错辨析】

1.数学模型中数学方程式比曲线图更精确、更直观。(   )

2.“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自然界一般不存在。 (   )

3.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   )

4.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其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两种。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Nt=N0λt

B.K值是固定的

C.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D.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5.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t年后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t=N0λt。下列关于该表达式参数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

B.N0为该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

C.t表示该生物迁入该地的时间是t年

D.λ表示第二年比第一年增加的个体数量

6.某一地区2001年人口普查时有10万人,2002年比2001年增长1%。请预测,按照此生长速度,2006年该地区的人口将有多少?

 

 

7.研究人员对某草场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绘制出某昆虫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未发生迁入迁出)。请分析回答:

(1)该昆虫个体较小,常大量附着在同一植物上,要估算其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若λ值大于1,则当年的种群密度较一年前______。

(2)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________”型增长,可推测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型。

(3)该昆虫种群数量在第15年________(填“是”或“否”)达到最小值,在第20~25年种群数量________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说明: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比较 
  ①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增长率,即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即曲线斜率),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 
  假设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t(如一年内),由初数量N0增长到末数量Nt,则这一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分别为: 
  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__________________(无单位); 
  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有单位,如个/年)。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训练案C班专用

【易错辨析】

1.数学模型中数学方程式比曲线图更精确、更直观。(   )

2.“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自然界一般不存在。 (   )

3.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   )

4.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其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两种。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Nt=N0λt        B.K值是固定的

C.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D.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5.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t年后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t=N0λt。下列关于该表达式参数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

B.N0为该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

C.t表示该生物迁入该地的时间是t年

D.λ表示第二年比第一年增加的个体数量

6.某一地区2001年人口普查时有10万人,2002年比2001年增长1%。请预测,按照此生长速度,2006年该地区的人口将有多少?

 

7.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8.一块面包上有一个霉菌,如果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其数量变化在一天内最可能(     )

  A.呈“J”型曲线增长                    B.呈“S”型曲线增长  

  C.呈“J”型或“S”型曲线增长           D.无规律增长

9.下图是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查物种种群数量时只能用样方法

B.第20-30间种群增长率为0

C.由A到B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由B到C种群数越来越多

D.C点之后种群数量不会发变化

说明: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比较 
  ①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增长率,即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即曲线斜率),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 
  假设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t(如一年内),由初数量N0增长到末数量Nt,则这一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分别为: 
  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__________________(无单位); 
  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有单位,如个/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