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阜阳三中教学教研 / 生物组 / 备课活动

导学案4.4 群落的演替

发布时间:2017-12-06 17:52 浏览:4932
【字体大小:

4.4  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退牧还草的政策。

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的过程。

2.两种演替类型:

(1)初生演替。

①起点a.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覆盖的地面。

b.原来存在过植被、但_____________的地方。

②过程: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_____阶段→苔藓阶段→_________阶段→灌木阶段→_____阶段。

③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演替。

思考:地衣阶段为苔藓阶段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2)次生演替。

①起点a.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_基本保留的地方。

b.保留了___________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②过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___________→小灌木→灌木丛→_______。

③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演替。

3.群落演替的方向:

坐标图分别画出大多数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生物种类、生物数量、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原因: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_________,引发_____灾害。

2.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_____的关系,走___________道路。

3.措施: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

4.4  群落的演替训练案AB班专用

【易错辨析】

1.火灾后的森林中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2.初生演替都是从岩石上开始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越来越复杂。 (   )

3.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

4.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   )

5.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完全控制群落的演替。(   )

6.人类活动一定会对群落的自然演替起到阻碍作用。 (   )

7.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从而可以控制自然界所有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   )

8.(1)图示演替过程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___。

(2)该演替与火山喷发所在地的演替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类型。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是_________。

9.如上右图表示两种群落演替的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可表示发生特大火灾原有生物彻底灭绝  

B.b处可表示火山爆发形成火山岩

C.甲、乙演替的起点均具备基本的土壤条件   

D.如果时间允许,甲、乙都会形成森林

10.(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解题探究】(1)生物种类越多,群落的丰富度越___,反之,丰富度越___。

(2)生物种类越多,群落的空间结构越_____,反之,空间结构越_____。

(3)生物种类越多,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越___,反之,自我调节能力越___。

(4)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重要特征的区别是_________不同?

(5)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都有垂直分层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_________?

11.(2014·全国卷Ⅰ)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4.4  群落的演替训练案C班专用

【易错辨析】

1.火灾后的森林中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2.初生演替都是从岩石上开始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越来越复杂。 (   )

3.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

4.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   )

5.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完全控制群落的演替。(   )

6.人类活动一定会对群落的自然演替起到阻碍作用。 (   )

7.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从而可以控制自然界所有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   )

8.(1)图示演替过程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___。

(2)该演替与火山喷发所在地的演替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类型。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是_________。

9.(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10.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森林在火灾后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更长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11.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C.人类的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12.(2014·全国卷Ⅰ)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