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种群和群落
【考纲和考情分析】
考纲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 |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 Ⅱ |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 Ⅱ |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 Ⅰ |
1-2细胞的结构 | |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 Ⅰ |
(2)多种多样的细胞 | Ⅱ |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Ⅱ |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 Ⅱ |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 Ⅱ |
【专题目标】
1.掌握蛋白质、核酸结构与功能。
2.掌握生物细胞中的物质元素构成,特别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熟悉各种蛋白质、核酸、元素组成、放射性同位素出题角度,熟悉各种结构与功能相联系的内容
1.(2011·安徽高考)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解析】选B。本题考查群落的有关知识。群落的水平结构表现在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因此A项正确;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因此B项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因此C项正确;从光裸的火山岩上长出茂盛的植被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因此D项正确。
2.(2011·海南高考)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
【解析】选B。A项,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和细胞核,因此含有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B项,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和CO2,它们通过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是主动运输;C项,在培养早期,外界环境对酵母菌生存非常有利,食物、生存空间无限、无天敌,因此早期可以看做是“J”型增长;D项,环境容纳量(即K值)与食物(碳源)有关,因此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不同,K值就不同。
3.(2011·海南高考)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解析】选D。A项,围湖造田是人为干扰群落演替的方向,因此会影响群落的演替;B项,演替的过程中,群落内的物种组成是不断发生变化的;C项,次生演替是在原来土壤条件保留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演替速度比较快,而初生演替没有任何物质基础,因此演替速度比较慢;D项,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不属于初生演替。
4.(2012·全国新课标·T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分析坐标图,得出年龄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熟悉种群特征和各特征间的关系。
(3)明确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精讲精析】选D。由图所给信息可以直接看出,6月份~10月份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而且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内可能没有新的个体出生,该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正确。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种群的年龄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种群的出生率会降低,种群的密度也将降低,D错误。
5.(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5)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初次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标记数,所得数据应再除以调查面积。
(2)应注意区分“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前者强调同一物种数量的变化,后者强调不同物种种类的变化。
【解析】选C。本题以农场生态系统为命题线索,综合考查种群密度、能量流动等知识。鹰以鼠为食,因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导致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降低,故A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100×280/(2×140)=100只/hm2,故B正确;群落丰富度由该群落中物种种类数的多少决定,故C错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而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就越少,故D正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