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阜阳三中的高中心理课堂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心肺复苏教学引发了师生们的热烈关注。与传统心理课专注于情绪管理和心理调适不同,此次课程将急救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课堂上,心理老师利用人体模型,详细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包括胸外按压的位置、频率和深度,以及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等。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聆听,不少人还主动上台进行实操演练,在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下,逐渐掌握了这一关键的急救技能。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心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在学习如何拯救生命的过程中,增强了对生命的敬畏感和责任感,提升了自我效能感和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新时代青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高中心理课堂的大胆尝试,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望在更多学校得到推广和应用,让更多学生受益于这种融合式的生命教育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