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高一学生探索自我认知、突破心理障碍,近日,我校高一年级心理课以“实验启思,勇破心障”为主题,通过趣味互动与深度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内心“隐形的束缚”,点亮成长勇气。
课堂伊始,“15秒鼓掌”实验迅速激活学生思维。心理老师先引导学生客观写下自己预估的15秒鼓掌次数,随后组织两轮实际鼓掌测试。测试结束后,学生们纷纷报出个人预估与实测数据,老师以班级最高实测值为目标,鼓励大家在实践中感受“潜能往往超出预期”。简单的互动不仅让课堂氛围升温,更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自我设限”与“实际能力”的差距。
紧接着的“回形针实验”充满惊喜。每位学生手持一根回形针,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陆续尝试向回形针旁放入粉笔、纸张等物品,最后老师用手机灯光照射,让学生直观感受“打破常规想象,可创造更多可能”。实验后,老师播放潘展乐的励志视频,以运动员突破自我的故事,为后续活动埋下“勇气”的伏笔。
课堂核心环节“隐形的绳子”体验,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心理束缚。老师为每排学生分发绳子,大家与斜对面同学协作拉起绳子,高低交错形成“绳子阵”。一名学生主动请缨,在戴上眼罩后挑战“穿越绳子阵”——过程中,其他同学保持安静,见证挑战者从最初的紧张、心慌,到摘下眼罩发现“绳子已被悄悄收起”时的恍然大悟。“原来我害怕的‘障碍’,其实并不存在!”挑战者的分享引发全场共鸣。
随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隐形的绳子’,让你想做却不敢做?”学生们纷纷写下内心的顾虑:“怕数学考不到140,觉得自己没能力”“不敢问老师问题,怕被认为愚蠢”“上课听不懂却不敢举手”……在小组交流中,各小组筛选出典型问题并进行分享。
最触动人心的“身体雕塑”环节,将课堂推向高潮。一名学生站在中央,其他同学依次上前:有人用绳子轻轻拉住他,有人在白纸上写下“我做不到”“别人会嘲笑我”等“不敢的原因”,并将纸条贴在绳子上。随着绳子与纸条的增加,中央的学生逐渐感受到“束缚感”。“被绳子拉住时,我觉得很沉重,好像真的被这些想法困住了。”体验结束后,学生的分享让在场同学深受触动。
此次心理课以“实验—体验—反思”为脉络,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看清内心的“隐形障碍”,学会正视自我怀疑。未来,我校将继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助力学生以更积极、勇敢的心态面对成长中的挑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