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策略的探寻与思考
——基于2017年新课标卷作文试题的研究
胡金强
(阜阳市第三中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
摘 要 本文基于对2017年新课标卷Ⅰ、Ⅱ作文试题的研究,体悟试题特点,联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我们关于作文教学策略的探寻与思考。
关键词 2017年新课标卷;作文试题;教学策略
1 关于2017年新课标卷Ⅰ、卷Ⅱ的实验试题的研究
1.1 .1作文原题简录
2017年新课标卷I第22题,(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新课标卷Ⅱ第22题,(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1.1.2 作文试题研究
试题是这样体现作文的教学策略选择导向的。卷I第22题,作文材料是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思考得更集中、更深入,命题者做了相应的调整与提炼,暗示老师在应对高考写作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事,学会思考其价值与影响等,作文教学要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和思维发散意识的策略。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出题者提供的材料话题把握中,可以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有对材料的聚合与思维的有机发散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的人文精神熏陶的教学策略。12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提示我们的教学处理要有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的教学策略。
卷Ⅱ第22题,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注意拥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策略。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让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提醒我们在作文材料的理解上无需设置障碍的教学策略;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并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这要求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理解加大空间纵深,便于学生发挥并为优秀作文提示明确指向的教学策略。
2 关于作文教学策略的探寻与思考
从总体上讲,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基于顶层设计的理念思考,教师要有针对学生写作现状和试题要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的意识的理念和高度,这样才能使写作问题解决的策略更具体化、常态化和持续性。从学生认知心理学角度讲,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适当气氛,减小限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并寻求解决策略,使学生在自由探究的氛围里学习,渗透对问题解决策略的建立与使用。立足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设计并开展基于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围绕真实情境中的解决问题策略展开探索,让学生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策略主动学习和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就教育教学的模式方法上讲,我们可以采用问题教学策略,按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活动探究解决—讨论反馈问题解决策略—反思深化问题解决策略的程序进行教学,这样教学可以实现以问题提出为教学起点,以问题解决策略为探究学习主线,以问题解决策略为课堂的“终结”,真正构建从问题提出出发、引导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归纳反思、发现新问题,再探究新问题的解决策略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开放性、问题化、自由探的教学模式培养、强化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1]。
具体来讲,限于篇幅,我们采取提纲式论述,这样也有利于专家同行们发挥教学的创造性,围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意识为目标设计自己的教学。策略一:选取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让问题引领思考,在思考中建立问题解决的策略意识。如《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案例:作文教学“五问法”策略教学。(具体参见参考文献1)策略二:创设真实的情境进行感悟式教学,结合具体的情境,在应用语言表达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如余映潮老师的《我愿意是急流》的案例(具体参见参考文献2)。策略三:师生角色互换,学生设问,老师求解。
参考文献
[1]邓彤.议论文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5(05):29-34
[2]余映潮.教学创意讲究美[J].中学语文教学,2015(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