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高中生发现自身学习优势、摆脱“盲目学”的困境,近日,我校高一年级心理课以“探秘学习风格,定制专属学法”为主题,通过科学测评、分组体验与方法分享,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习特点,提升学习效率。
课堂开篇,心理老师以“共性问题”引发思考:“为何同样的知识点,有人看一遍笔记就懂,有人听老师讲两遍才会,有人动手做一遍才记得牢?”学生们纷纷点头,分享自己“记不住、学不快”的困惑。随后,老师带领学生完成“学习风格简易测评”,从“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三个核心维度,帮助学生初步定位自身主导学习风格——喜欢用图表、笔记梳理知识的学生多为“视觉型”,擅长通过听讲、讨论理解内容的多为“听觉型”,偏好动手实验、实践操作的则偏向“动觉型”。
为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风格的学习效果,课堂进入“分组体验”环节。老师围绕同一知识点(如语文古诗鉴赏技巧),为三组学生设计不同任务:视觉组用思维导图梳理“意象—情感—手法”逻辑;听觉组以“小组互讲”形式复述鉴赏思路;动觉组通过“角色扮演”还原诗歌场景、模拟诗人心境。体验结束后,学生们分享感受:“画图时我能清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记得更牢”“和同学讲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没懂的地方,还能及时问”“演完之后,诗里的感情好像自己能体会到了”。
在方法总结环节,老师结合测评结果与体验反馈,为不同风格的学生提供“专属学习建议”:视觉型学生可多用彩色笔记、思维导图,将知识点可视化;听觉型学生可录制课堂重点、睡前听知识点音频,利用听觉记忆优势;动觉型学生可通过做实验、模拟场景、错题整理(动手书写)强化记忆。同时,老师强调“风格无优劣,融合更高效”,鼓励学生在发挥主导风格优势的同时,适当尝试其他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课后,不少学生表示收获满满:“原来我是听觉型,难怪之前光看书效率低,以后可以多和同学讨论!”此次心理课以“贴合学习需求”为核心,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向“懂怎么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